淮南最新就業政策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認真落實中央、省、市“六穩”工作決策部署,堅持就業是最大民生,加強形勢研判,完善政策措施,優化公共服務,狠抓督促指導,通過支持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強化就業服務對接,落實就業見習補貼和公益性崗位補貼政策等方式,加強就業托底安置,積極促進全省就業局勢持續穩定,持續做好民生工作,推進實現更高質量和更充分就業。
二、目標任務
(一)購買3800個公益性崗位,通過購買服務方式,強化就業服務對接,為各類就業困難人員提供就業托底,并按規定落實相關補貼政策。
(二)組織1007名離校2年內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及其他16-24歲失業青年等,參加3-12個月的就業見習,并按規定落實相關補貼政策。
(三)做好畢業生求職創業補貼、校園招聘會補貼發放工作,促進更多高校畢業生在離校前實現就業。建設省級農民工返鄉創業示范園,扶持農民工返鄉創業。
三、實施內容
(一)公益性崗位開發
1.安置對象。公益性崗位安置對象為就業困難人員。就業困難人員指因身體狀況、技能水平、家庭因素、失去土地等原因難以實現就業,以及連續失業一定時間仍未就業的人員。主要包括:零就業家庭成員、大齡就業困難人員、長期失業人員、享受最低生活保障或邊緣家庭的失業人員、享受最低生活保障或邊緣家庭的失地失林人員、享受最低生活保障或邊緣家庭的殘疾人、享受最低生活保障或邊緣家庭的高校畢業生。
2.開發機制。各縣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應根據本地區就業困難人員數量、就業難易程度、現有公益性崗位狀況、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就業資金承受能力等實際情況,科學制定崗位年度開發計劃和方案,及時向社會公開征集公益性崗位。大力推行政府購買公益性崗位服務,通過公開招標、委托、戰略性合作、承包等方式,購買勞務派遣企業、家庭服務業企業、物業管理服務企業、養老服務機構的公益性崗位,對就業困難人員進行托底性安置。
3.補貼辦法。用人單位應依法按月足額支付公益性崗位人員不低于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工資,同時,市、縣(區)財政按照每月不超過當地最低工資50%的標準,按季度直接撥付至公益性崗位人員個人賬戶,由用人單位代為申報,具體標準由市、縣(區)人社部門會同財政部門按照有關規定研究確定。社會保險補貼按照用人單位為公益性崗位人員實際繳納的基本養老保險費、基本醫療保險費、失業保險費、工傷保險費等給予補貼。崗位補貼按照每人每月一定的標準給予用人單位,吸納零就業家庭成員就業的另按照每人一定的標準給予一次性崗位補助。公益性崗位補貼和社會保險補貼期限不超過3年,距退休年齡不足5年的可延長至退休。對補貼期滿后仍然難以通過其他渠道實現就業的零就業家庭成員、大齡就業困難人員、重度殘疾人(有勞動能力)等特殊困難人員,可再次按程序通過公益性崗位予以安置,崗位補貼和社會保險補貼期限重新計算,累計安置次數原則上不超過2次。
(二)就業見習崗位開發
1.對象范圍。就業見習對象為離校2年內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和16-24歲失業青年等,見習期間為3-12個月。
2.對接機制。各縣區公共就業人才服務機構匯總本地區就業見習基地和就業見習崗位信息,并通過部門網站等多種媒體和形式廣泛發布。在本地區辦理求職登記且有就業見習意愿的畢業2年內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包括戶籍不在本地的高校畢業生)、16-24歲失業青年等向當地公共就業人才服務機構提出就業見習申請。各縣區公共就業人才服務機構組織就業見習對接會,或推薦符合見習條件的高校畢業生到見習基地參加就業見習。
3.補貼辦法。見習期間,見習單位按照每人每月不低于2000元標準給予見習人員基本生活補助(其中政府按照每人每月1400元的標準給予見習單位補助)。政府分別按照人均100元、200元標準為見習人員購買人身意外傷害保險、給予見習單位指導費補助。對見習期滿后與見習畢業生簽訂12個月以上勞動合同并繳納社會保險,且留用人數占當年度見習畢業生50%以上的見習單位,根據吸納見習畢業生人數,財政按照每人1000元標準給予單位一次性獎勵。所需資金從市、縣(區)財政安排的就業補助資金中列支。
四、保障措施
(一)嚴格資金監管。各縣區要將就業創業促進工程開展情況和資金補貼落實情況,通過就業失業和勞動用工備案管理信息系統進行動態管理。各縣區要規范就業創業促進工程資金使用,發揮資金使用效益。
(二)完善考核體系。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將就業創業促進工程實施成效納入縣區就業工作績效評價體系,客觀評估各縣區就業創業促進工程實施效果,并強化考核結果運用。
(三)加強目標管理。各縣區要將就業創業促進工程各項任務進行層層分解,實行目標管理,嚴格日常監督檢查。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將對就業創業促進工程實施情況和完成進度實行定期指導調度。
(四)開展政策宣傳。加大宣傳力度,創新宣傳方式,積極運用新興媒體,面向高校畢業生等重點群體、用人單位、園區以及市內高校等分類發布就業創業政策信息。對高校畢業生、農民工、就業困難人員等群體,要采取個性化手段,持續發布就業政策解讀和網上辦事流程指南,讓重點群體就業創業政策應知盡知、應享盡享。

- 上一篇:淮南警方重要提醒!
- 下一篇:淮南師范學院第二附屬小學正式落戶謝家集區